第211章 死去的记忆(1/5)

作品:《黑色宿命

1;912;5991;;19;19;19;6;5;5;1;8;1;21;6;9;11;09;;

我以前的所有凌乱的记忆开始模糊,关于天爵,关于父母死亡的谜底,这些仿佛一个巨大的戎杂的梦,我的记忆里面全部是中国古代的各位名人,可是我现在到底是谁?

我记得我看到可贾谊的一生,然后想起自己的种种,一切记忆都早已不复存在!

贾谊从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比·奇·中··网·首少年时,就跟着荀况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张苍学习《春秋左氏传》,后来还作过《左传》的注释,但失传了。他对道家的学也有研究,青少年时期,就写过《道德论》、《道术》等论着。他又酷爱学,尤其喜爱战国末期的伟大诗人屈原的着作。汉高后五年(前18年),贾谊才18岁,就因为能诵《诗经》、《尚书》和撰着章而闻名于河南郡。

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后为汉朝廷尉),是原来秦朝名相李斯的同乡,又是李斯的学生。吴公了解到贾谊是一个学问渊博的优秀人才,对他非常器重,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十分宠爱。吴公是李斯的学生,也是很有学问的,贾谊在他门下学习,受到很大的教益。这时,贾谊为了勉励大家学习,传授《春秋左氏传》。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着,社会十分安定,被评定为天下第一。

汉高后八年(前180年),高后吕雉死,右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杀诸吕,迎立高帝刘邦庶子代王刘恒为帝,即汉帝。第二年,即汉帝刘恒元年(前19年),吴公被征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长官)。吴公没有忘记他的得意门生,就向汉帝推荐:“贾谊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是个年轻有为的人才。”汉帝就把贾谊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博士。从此,贾谊步入了政治活动的舞台。当时贾谊才二十一岁,在当时所有的博士中,他是最年轻的。

博士是一种备皇帝咨询的官员。每当汉帝提出问题让博士们议论时,许多老先生一时讲不出什么来,但是贾谊与众不同,因为他学识渊博,又敢想敢,因此对帝提出咨询的问题对答如流,滔滔不绝,得有理有据。其他的博士们都认为贾谊出了自己想而不出来的看法,非常佩服他的才能。这使汉帝非常高兴,在一年之中就把他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这是比博士更为高级的议论政事的官员)。

贾谊认为汉朝已经建立二十多年了,政局大体稳定,为了巩固汉朝的统治,他向汉帝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进行改革。他的改革建议,是针对汉承秦制而发的。他认为汉朝承袭了秦朝的败俗,废弃礼义,应该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他建议制订新的典章制度,兴礼乐,改正朔,易服色,改变官名等等。改正朔,就是改变秦以“水”为德,以十月为一年之始这样的历法;易服色,就是改变秦的服色尚黑的制度,主张汉的服色应该尚黄。由于当时帝刚即位,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

但是对贾谊的其他建议,帝是采纳的。如帝二年,贾谊提出了一个着名的《论积贮疏》,指出当时社会上出现的“背本趋末”(也就是弃农经商)以及“*侈之风,****以长”的现象对统治者不利,主张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以达到安百姓治天下,即巩固汉王朝统治的目的。汉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这对恢复经济、建立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起了积极作用,在当时符合社会的发展。但是重农抑商作为封建统治者长期的既定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越往后它的消极作用就越明显。

在当时,贾谊还帮助汉帝修改和订立了许多政策和法令,以及遣送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汉帝都采纳了。但这些法令和措施的实行,还是有阻力的。例如,遣列侯到自己的封地去,实行起来就很困难,很多功臣不愿离开京师。当时丞相陈平已死,功劳最大、权最重的是绛侯周勃,汉帝让周勃带个头,就免了他的丞相职务,到自己的封地去。这样一来,列侯们才陆续离开京师。由于这个建议是贾谊提出的,这就难免得罪了这些功臣元老。

贾谊初到中央政权,短短的时间里就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被破格提拔,真可谓是一帆风顺,少年得志。汉帝看到贾谊是一个很有见识、年轻有为的人,对他十分赏识。于是,就提出让贾谊担任更高的公卿职位,委以重任,并把这个意思交给大臣们讨论。哪曾想到,这样一来;却遇到了重重的阻力。

阻力首先来自功臣显贵们,如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周勃原是以织苇薄为生的手工业者(还兼作吹鼓手),灌婴原是贩布的商人,他们跟随刘邦东征西讨,战功显赫,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后来又除诸吕立帝安刘氏再立新功。他们封侯拜相,位高权重;但他们又是一些没有化的“大老粗”,尤其是周勃,更以“钝椎少”出名。到了帝朝,他们已经年老,自恃功高,思想守旧,胸襟狭隘。当贾谊这样学识渊博又有革新思想的年轻知识分子在汉王朝崭露头角时,这些老臣显贵们一方面因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黑色宿命 最新章节第211章 死去的记忆,网址:https://www.52cxzw.net/0/24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