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余波(2/3)

作品:《崇祯十五年

上驾崩,太子继位,他这个东厂提督太监,一定是扫地出门的结果,自己提督东厂这么多年,得罪了那么多人,尤其是得罪了那么多的文官,前任首辅薛国观就是死在他的密报之下,一旦他被逐出东厂,失去了权力,文官们一定会疯狂报复,到时,他必然是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因此,他有意无意的在给太子使绊子,但内心却极度惶恐,只恐未来的某一天会遭到清算,现在李晃这般一分析,他忽然霍然开朗,觉得未来未必就是黑暗的……虽然大明朝从来都没有更换国本的先例,但谁知道以后呢?

如果那样,他对其他两个皇子,定王和永王就必须更好一点了。

不,还有一个。

想了想,王德化抬起头,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意味深长的说:“听说宁妃有孕了。”

……

午门门口。

东方现出白,天色已经快要亮了,将一万精武营和一千神机营送出京师,并于城门口停留了一刻,确保不会有人追回之后,朱慈烺离开永定门,急急来到皇宫,准备向崇祯帝请罪,但想不到,他连午门都进不去了,守军的内监和龙骧卫跪在他面前,说陛下有旨意,不许您进宫,臣等实在是没有办法。

朱慈烺虽然不意外,但心中却也是不安,他知道,和他预料的完全一样,父皇果然是雷霆大怒了,但最后的结果是否能像他预料的那样,低空掠过,他却没有十足的把握。

于是,朱慈烺就在午门前跪了下来,口称有罪,向崇祯帝请罪。

守门的内监和龙骧卫都是惶恐,急急向宫里飞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虽然向宫里通报了,但宫里始终没有传出消息。只是多了很多的锦衣卫。

而随着天色见亮,一些朱慈烺每日都必须看到的塘报陆续送到,虽然是在请罪,虽然是在午门之前,虽然崇祯帝的责罚还没有落下来,但该做的事情却还是不能耽搁,朱慈烺跪着翻阅,该决断的立刻决断,于海记录,随即交由中军官佟定方去各处传达命令,不论是运送军械火药,还是城防的微调,兵杖局和各处守军都要立刻执行。

太子跪在地上处理政事,唐亮和佟定方都是不忍,但却也不敢多言。

太子的一举一动,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中,他们时时将太子最新的动向送到崇祯帝的面前。

……

皇极殿中。

早朝正在进行。

“勋亲众卿体谅朝廷,愿意出人出力,朕甚是欣慰。”御座上,崇祯帝道。

因为太子调走了一万精武营,京师兵力出现短缺,在兵部冯元飚提议,蒋德璟李邦华等人赞同的情况下,早朝上,通过了各家勋贵各位朝臣,府中青壮男丁都必须编列成军,紧急上城护卫的提议。

而在这之前,建虏大军到通州,太子私自从京师调兵之事,是朝臣争论的焦点,即便是有太子的尊贵身份,朱慈烺也遭到了朝臣们的猛烈抨击,当然了,并非一概反对,也又不少赞同的,不过终究是反对的多。

幸亏今年言官又到江南收税,朝中剩余的言官屈指可数,也幸亏崇祯帝在乾清宫已经散去了不少的火气,不然此时定然是火上浇油,怒气云霄,对太子的处置绝对是轻不了。

参加乾清宫议事的重臣明白皇帝的心意,于是先后站出来,定调子,卫护太子,如此才把局面驾驭住,最后,首辅周延儒的“子弄父兵,罪当笞!”成了朝臣的共识,而御座上的皇帝顺水推舟,认可了这个结论。

如此,此事才算是暂时过去了--太子从京师调兵的事情太大了,压是压不住的,必须给群臣,给京师百姓一个交代。但并非是完全,只是暂时,如果建虏大军攻打京师,京师危急,救兵却不能及时来到,那么太子肯定是会被拖出来,再一次鞭打的。

殿中百官群臣在周延儒的带领下,一起躬身行礼,同声:“为朝廷分忧,乃臣等分内之事。”

一片君明臣贤的景象。

“给杨文岳发旨,朕又给了他一万人,他必须给朕守住运河!”崇祯帝不忘运河。

……

早朝结束时,已经是日上半空,上午巳时(10点)了,群臣从皇极殿离开,顺着玉白栏杆,踩着青砖地,经皇极门,从午门两侧的小门而出,而在午门前,他们看到了跪在门前小广场的皇太子。

几十个挎着绣春刀的锦衣卫散成一圈,将皇太子护卫在中间,除了皇太子的几个亲信,任何人不得靠近。

群臣远远地向太子躬身行礼,然后陆续坐轿离开。

到清晨跪到现在,朱慈烺的膝盖早已经发麻,但他还是要坚持,直到早朝结束,朝臣鱼贯从午门而出,冯元飚和蒋德璟等人神情平静,而父皇降罪诏书并没有来到之时,他心中才微微松口气,他知道,这一关勉强闯过去了,胜利就在眼前,所以他就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十五年 最新章节第810章 余波,网址:https://www.52cxzw.net/201/201408/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