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锦衣千户——牟斌(1/2)

作品:《史事讲将

牟斌,明朝官吏,由锦衣卫千户,擢指挥佥事,因为人正直,不同流合污,两次被罢官。

宪宗时期,万氏当上了贵妃,争宠内宫,万贵妃有个弟弟很不争气,什么都不会天天就知道无所事事,万贵妃就缠着宪宗给她弟弟找工作,宪宗没有办法,就把万贵妃的弟弟万通提拔成了锦衣卫指挥使。这个时期,牟斌加入了锦衣卫,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正直无私的年轻人,牟斌把朱骥和袁彬树立成了他人生的坐标,立志改变锦衣卫在世人眼中的形象。

随着孝宗的登基,整个明朝的风气都开始有所变化,牟斌很快就从一名普通的锦衣卫,逼近了锦衣卫的管理层,伴随着“弘治初政”的到来,司礼太监怀恩开始物色锦衣卫指挥使的人选了,在明朝历史中,怀恩是有名的正直的宦官之一,“一时正人汇进,恩之力也”,说的就是怀恩善于相面,很多正直的朝臣都是经他推荐的。经过怀恩的长期观察,认定了牟斌的人品和能力之后,弘治朝的锦衣卫指挥使就披挂上任了。

与朱骥仁厚治狱时于谦所营造的外部背景相似,牟斌在治狱初期,正是“弘治中兴”开始的阶段,孝宗不仅办事严明,而且勤政,使明朝从成化间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加之牟斌本人仁厚刚正,使锦衣卫的治狱真正做到了公正和仁厚。牟斌对待关押在“诏狱”里的罪犯都很人道,而所有的案件都要求必须清晰无误,凡是有疑点的都必须收回刑部重新审理,在清理宦官李广和蒋琮时,锦衣卫也提供了足以致二人于死地的罪证,可以说,弘治朝的锦衣卫才真正发挥出了锦衣卫促进国家及其正常前进的功能。

孝宗的后宫生活与古代所有的封建帝王都大相径庭,他从来没有册立过一个妃嫔,孝宗一生都只与皇后张氏过着一般人家一夫一妻的生活。孝宗虽然对臣子要求严格,可毕竟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婚姻伴侣,所以对张皇后家的人还是要宽松些的,能睁一眼闭一眼的事情也就不再追究了。

张皇后的弟弟寿宁侯张鹤龄,平时游手好闲,也不务正业,经常还唆使张皇后向皇上要点儿财务田庄什么的,时不常的也出去惹些事、生些非,反正上面有张皇后顶着,张鹤龄多少就有点儿有恃无恐了。可是孝宗毕竟培养了弘治朝的风气,只要有人看不惯了就会上奏,当时著名文学家李梦阳正担任户部郎中,张松龄为非作歹,却恰好撞在了李梦阳的枪口上。李梦阳看到铁证如山,回去就参了张松龄一本,说他欺压乡里、抢占农田、为非作歹。

张皇后和孝宗的关系多铁啊,奏折刚刚落到孝宗的手里,张皇后就知道这事儿了,张皇后就去跟张松龄说了,张松龄抓住奏折中“陛下厚张氏”,这一句大做文章,诬蔑李梦阳对张皇后大不敬,居然最后要让明孝宗制李梦阳死罪。张松龄虽然是张皇后的弟弟,可是他说话毕竟不是那么有分量,因此这个时候就得张皇后出马了。

张皇后呢,也不是个不知书不达理的妻子,但是无奈张松龄的唆使,再加上家里人都站在张松龄那一边,毕竟满足了张松龄的利益也就是满足了张氏集团的利益,所以张氏家族的人都支持张松龄。张皇后迫于无奈,只能到孝宗面前去一哭二闹,孝宗只好让锦衣卫把李梦阳抓进了“诏狱”。如果是换了其他的锦衣卫指挥使,对于李梦阳这种得罪了皇亲国戚,又没有多少身份背景的人,大概早就随便用几样“诏狱”里的刑法给“发落”掉了。

可是牟斌不同,他早就听闻过李梦阳的名声,而且对于李梦阳为什么会被抓进“诏狱”的前前后后基本上都明白,李梦阳被抓进“诏狱”以后,不仅没有受到一点儿的刑罚,还受到了牟斌贵宾级别的款待。牟斌让锦衣卫们收拾了一间干净些的牢房,把李梦阳安置进去,不时地还带着酒肉进去陪李梦阳谈谈心、聊聊天。

张皇后似乎忙着去顾及别的事情去了,孝宗觉得风声过去了,就找来了牟斌,问他李梦阳在牢里怎么样了,孝宗表扬了牟斌几句,就说李梦阳也休息够了,还是把他放出来吧。李梦阳从“诏狱”里出来以后,依然跟张氏家族顶着干,张松龄一看,这哥们儿不仅没有受一点儿伤害,而且进一趟“诏狱”似乎还发胖了,立刻去找张皇后,说这次咱们得来点儿狠的,把他置于死地、永不得翻身。

张皇后又被家里人教唆一番,跑到孝宗那里哭哭啼啼起来,这次孝宗可不耐烦了,他生气地说:“你们这些人,分明是想让我把李梦阳致死嘛,可是我怎么能够就为了你们几个人,而把帮助我治理国家的人除掉呢?”这话说得再明确不过了,相比较我朱家的江山,你们那点儿小利益根本不算回事。张皇后一听皇上生气了,吓得赶紧退了出去,回去让娘家人都收敛点儿,别看咱们是皇上的亲戚,要是皇上发怒了咱们也免不了脑袋搬家。牟斌不畏惧张氏家族的权势,公正治狱,在狱中照顾如李梦阳这样的罪犯,得到了朝臣们的赞扬。

牟斌在正德时期,担任锦衣卫掌镇抚司事指挥佥事,改成南镇抚司管事,又因为善待刘瑾下令抓到锦衣卫狱的人犯,惹恼了刘瑾。刘瑾矫上命说他徇私坏法,打廷杖三十,并降为百户闲住,后来刘瑾伏诛,给事中王珝等人推荐牟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史事讲将 最新章节第二十二章 锦衣千户——牟斌,网址:https://www.52cxzw.net/254/25403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