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一廉如水——聂豹(2/3)

作品:《史事讲将

看破红尘,毅然上疏称年老有病,请求退休南归故里永丰。

在华亭县任知县时,有个富民叫徐震的,听到大家传聂豹如何如何清廉,便与人合谋设下奸计,想探虚实。徐震暗地里将金砖神不知鬼不觉地藏到聂豹家里的酱油壶中,徐震自鸣得意,以为聂豹会私吞,谁知聂豹夫妇发现金砖后,并没有因为没有对证而私贪。在广征线索后,查清缘由,愤然将徐震查处,徐震虽遭惩处,却打心里佩服至极。此事很快被传开,华亭县的豪猾都很快收敛,不敢乱作非为,县内民风得以好转,达到了大治。

在平阳任知府时,佥事许勉仁到任副职,许勉仁曾是聂豹的旧僚,又拜师在聂豹门下。因为平阳平息蒙古俺答达虏功成后,皇上只表彰褒赏了聂豹,许勉仁没有得到犒赏,认为是聂豹在其中作梗,愤愤不平,借机诽谤聂豹在平阳有贪污行为。皇上听后大怒,着山西抚按官从公查勘。山西抚按官到达时,聂豹没有接待,抚按官恼怒,决心要扳倒聂豹。他派了很多懂财务的官员彻查平阳的支出开销册籍。那些官员细心查账,查来查去无丝发渗漏,但是他们并不就此停手,继续不停地查,往反三四年,终查不出任何问题,只好罢手。

聂豹对达官显贵敢于抨击,为此得罪了朝庭不少人,那些达官显贵联合起来诬陷诽谤聂豹,但是苦于拿不出证据,只好又翻出了原来查来查去,查不出任何问题的平阳贪污案。当时的首辅夏言偏听谤言,不问青红皂白就将聂豹逮入锦衣狱,聂豹被逮时,家中全部资财只有五十金,连押往京师的伙食费都不够。友人刘文敏直摇头,感叹:当了这么久的官,太穷了!当时聂豹的朋友陈西川不忍心,自己虽然不富裕,还是拿出百金帮助聂豹解决前往北京路上的伙食费。

在锦衣狱中,聂豹虽遭受了严刑拷打,却坚信有水落石出之时,夏言看到严刑拷打无果,便派人专往平阳核查,但是总是查不到什么问题。这时,平阳籍户部尚书张润得知聂豹在平阳所作所为后,声称愿以自己全家百余口性命,担保聂豹在平阳时无贪污受贿。聂豹在狱中被折腾两年后,巡按御史黄洪毗亲自到山西调查,经多方查验,聂豹的平阳贪污受贿一事无任何实据,冤案终于大白,谤议之声才消,但是还是被落职回家乡永丰。聂豹落职回乡后,虽为官多年,家中没有一点积蓄,穷困潦倒,生活十分艰难,为了生计,只好经常步行往返于吉安的青原山、白鹭洲书院等一些书院教学,以图糊口。

赴任华亭县知县,为了整肃吏治,他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省身修身,以身作则,对身边的小吏、差役立法三章,要求必须清正廉洁,不准以公谋私,要慎用权力,不得干涉地方事务。还每月举行“听讼日”,公开审理各种案件,使得豪强不得干预,冤情得以申述。每年审编徭差,皆亲自查封,吏胥不得从中作梗,还规定衙役不能私通外界,不能和社会上行为不检的人混在一起。由此,县衙内的政风立见好转,一时夙弊顿清。

出任华亭知县期间,水灾旱灾接连而来,灾情严重,面对艰难的局面,他一面将灾情奏报朝廷,一面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他不等不靠,动员全县人民捐钱捐物,亲自带头将家中积蓄捐出,夫人在他的感染下,将身上披戴的金银首饰也捐了出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动下,大小官吏纷纷仿效。通过募捐,得白银六、七万两,很快缓解了灾情,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灾情,他亲自勘察县情,发现西边地势比较低洼,水常年排不出去,容易发生涝灾。

东边地势较高,易发生旱灾,他访问民间,倾听专家和百姓的意见,大力兴修水利,疏通水渠3万余丈,修复废塘1.2万余丈,修筑堤岸10顷70余亩。华亭县的百姓后来一直都是依赖这些水利设施,又通过普查,查出余田1顷70余亩,全部用来弥补灾荒。当县令三年,华亭节余存谷19万余石,据华亭县志记载:“逃亡归来者足有3223户”。当时朝廷官员纷纷举荐聂豹,其中有七八个到过华亭的巡抚和巡按官员,还以奏章的形式向朝廷举荐聂豹,朝廷按例赠封亲属,其父聂玉治被敕封为华亭知县,其妻宋氏被封为孺人。

在平阳时,平阳各地平民饥饿难忍,饿殍盈途,他忧心如焚,当时战事紧迫,粮食经费紧缺,但他毅然拿出军用粮食赈济灾民,灾民跪拜谢恩。俺答蒙古军退兵后,聂豹竭力赈济灾民,安抚民心,设粥棚于近城寺庙中,饥民就食者日以数千计。他又以工代赈,修建城壕,筑外城墙,饥民以劳役获生者又数千人。工程挖士的时候,挖出了石枕、鞭、铜镜各一,其中有题款:“道高龙伏虎,徳重鬼神钦”。当时大家认为此题款正合聂豹在平阳的政绩,于是平阳同知许檖特撰文给予记载。

北京外城墙完工,由于修边关耗资很大,又每年犒赏军士,户部经费紧缺,他上疏倡导朝廷上下要共济时艰,节约公用经费,虽遭一些重臣反对,但是还是被皇上采纳。聂豹退休故里永丰后,经常帮县官吏治理县邑出谋献策,为百姓排忧解难,县令金清举行土地普查丈量,编补地方基层组织,禁止革除县城市街的一些陋习规定等诸多措施,都出于聂豹的建议。同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史事讲将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二章 一廉如水——聂豹,网址:https://www.52cxzw.net/254/254031/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