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户部尚书——翁世资

作品:《史事讲将

翁世资,字资甫,莆田人,进士,官至户部尚书,除户部主事,历郎中。举人,官至翰林检讨,掌国子监助教事。

翁世资随父游京师,入太学,中顺天府举人,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经常翻阅档案材料,推究政事的利弊得失,因此十分熟悉国家的典章制度、条例因革,很受上司的看重。有一次,部里派他到通州监收军衣的布料、棉花,复命时,他奏说:布、花“收贮库藏,辖于通州诸卫,宿弊极多,宜改属有司,则其弊可革”,建议得到采纳。

户部尚书金濂因时事多艰,急需富有谋略的人才,奏请召翁世资返京任职,翁世资以守制未终为由,固辞不赴。回户部供职,主管各司章奏文移,并参加重要决策,不久,署户部郎中。江南发生水灾,朝中推选公正廉洁的京官前往查勘,部里把任务交给翁世资,事毕回京,奏免应天、太平、兴国、安庆、庐州等府和建平、宣城等卫的税粮五十余万石,草料一百多万担,并令地方官吏赈济生活无着的灾民。

翁世资被任春闱同考试官,不久,实授户部郎中,升工部右侍郎。内织染局奏请:“苏、杭、五府织造上供文绮七千匹,赏赐不足,宜加造七千匹。”翁世资以为东南有水灾,民众饥饿,“宜撙节以苏民困”,因与尚书赵荣、左侍郎霍瑄联名上章,求减其半。英宗见章大怒,查究主议人,下翁世资于锦衣狱鞫审,贬他的官,出知衡州府。

翁世资到衡州,清查疑案,平反了数十人,又大力革除积弊,敦厚风俗,新庙学,修石鼓书院,立便民仓,衡州卫指挥使违法乱纪,翁世资稍加裁抑,指挥使就诬告他心怀怨望。英宗下诏捕他进京推问,查清事实后,指挥使降二级,调离衡州,翁世资仍任原官。

翁世资任江西布政使,都御史王俭巡抚湖湘,路过江西,因他参谒时不行“屈膝”礼,记恨心中,回朝后诬奏他离衡州时有“隐匿库藏”的情弊。宪宗下诏捕他,稽核他离任时移交的册籍和库藏,经核对无误,诏他官复原职。时政府军讨伐两广,朝廷令江西运送粮饷,要征召十万名民夫服役,翁世资派人就广东籴米供饷,不征夫役,老百姓因而没有受到惊扰,江西发生旱灾,粮食歉收,灾民多流落异乡,他令发仓赈饥,并奏请蠲免田赋一百七十多万石,免除所有“杂泛差科”,地方赖以安定。

翁世资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山东大饥,他发粮五十余万石,赈恤七百六十二万人,不久,召为户部右侍郎,迁户部左侍郎。翁世资与平江伯陈锐、副都御史李裕、侍郎王诏等监督漕卒,疏浚会河,从大东桥到张家湾浑河口,长六十余里,船舶于是得以通行。当时,在京的王府军校到仓场支领粮饷、草料,往往百般勒索,横不可制,他奏请绳之以法,宪宗许可,从此军校就不敢再恃势妄为了。

江南漕运粮食到北京,船行水上,稻米常被水气蒸腐,翁世资在通州城外建立厂场,运来的漕粮经晒干后才贮进粮仓,防止了粮食霉烂的发生。翁世资被召回京师,主管户部政事,时廷试进士,他又充读卷官。次年因病乞休,不许,又上疏求去,诏加太子少保致仕,赐玺书,命驰驿回家,行至仪真,病逝,终年68岁,赠太子少傅,谥襄敏。

翁世资居官四十余年,谦约和厚,家无余财,为时人所称誉,所著诗文,有《冰崖集》若干卷,藏于家。
本章已完成! 史事讲将 最新章节第二十四章 户部尚书——翁世资,网址:https://www.52cxzw.net/254/25403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