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华俄议和三(1/2)

作品:《大时代的中华梦

北方战区,沙俄残余的三十多万部队节节败退,到现在估计只有二十万人左右。

而随着不断的增兵,从华后方以及东北战区抽调大量的现役部队,现在北方战区总兵力已经多达一百万人。

这一百万人,不仅将安加拉河东岸的俄军不断的击溃,更是在亚尔斯克阻挡了俄军的进攻。

此时的俄军已经完全退出了伊尔库茨克东岸,在四个月的溃败中不断组织兵力,终于在布拉茨克站稳脚跟。

百万大军的补给消耗,已经是北方补给线承受的极限,尤其是进入十一月之后,整个北方战区温度骤降,补给困难且无法长时间在雪地中作战。

在追击残敌的前两个月,复兴军突飞猛进,借助骑兵的帮助不断的压缩俄军活动范围。

原本计划寻找一个有利地形对敌人实施包围,但俄军在预感到这一情况之后很快就向北突围。

没有充足补给的复兴军和突围的俄军血战一场,最后俄军丢下了两万多具尸体成功脱离包围圈。

在跳出包围圈之后,俄军迅速移动到人口稠密的布拉茨克,打算从这里获得过冬的衣物。

三十多万人从伊尔库茨克先是向东撤退,转而向北,之后向西,绕了个大大的弯。一路上所过之处,只要是能过冬的物资、粮食以及皮毛厚实的动物都是他们搜集的目标。

但华夏已经彻底控制了铁路补给线,没有重工业的远东根本没法为他们提供弹药的补给。

在确定俄军依旧在搜集过冬的物资之后,郭松龄和邓仲元判断俄军依旧还有作战意志,将原本全歼的计划改为不断的骚扰和驱赶,施加压力使其疲惫。

不过这些战斗的规模都不算大,都是双方小股部队交战。

北方战区的战争烈度减少,一车车向北运送弹药的火车换成了运送罐头和冬装。

在八月底韦珣就意识到一时没有办法解决沙俄的残余部队,与其让士兵不断的追击,还不如好好的修养一个冬天。

俄军选择在布拉茨克站稳脚跟,也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因为远东的冬天真的是太冷了。温寒带的东北都能在冬天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更何况是寒带的北方呢?

冬天是华夏不能快速占领远东重要城市的最大阻碍。

比起担心三十万没有弹药补给的俄军,韦珣更担心沙俄在冬季发起他们的传统军事战术——冬季攻势。

现在的亚尔斯克已经聚集了超过五十万的俄军,负责防备的吴佩孚部也有二十三万人。

但这已经是北方战区能分出去的全部兵力,再多的话不仅补给跟不上,对伊尔库茨克这个远东最为人口稠密的地区的清理工作和围歼俄军残部的行动都会收到阻击。

亚尔斯克是西伯利亚铁路的重要节点,又有着叶尼塞河作为阻隔,想要击破吴佩孚兵团的防线,还要看沙俄这几个月从英法美手中获得了多少物资。

在十月起沙俄不再提和谈的事情,显然就是希望在冬季发起攻势借助天时地利扭转局势,输的不是那么难看。

而在两国的外交会谈上,沙俄却一直盯着华夏在伊尔库茨克驱逐平民的行动抗议,有着英法美日葡荷等国的声援,华夏遭受极大的国际舆论压力。

尤其是十月底,二十多万没有办法离开的俄国平民不断的闹腾,要吃要喝要穿。

本就没有充足补给的华夏自己都还要运输粮食和弹药以及冬衣呢,哪里有功夫管这些俄国人。

而前往亚尔斯克的铁路每天只有一列,其他的列车都是在运输弹药。每天铁路,想要步行到达亚尔斯克比登天还难,一个不慎甚至会饿死冻死在开始入冬西伯利亚。

面对不断闹腾的俄国人,华夏选择的方式是架起机枪。要么向北自己寻找过冬的出路,要么就是等待火车,要么就是吃枪子。

二十多万人,离家时是夏天,携带的粮食也在一个多月的消耗中所剩无几。

华夏提供前往伊尔库茨克的火车可不是免费的,而是让居住在伊尔库茨克周边的城市的沙俄平民竞价,每次一列火车一千八百人。

其中八百多个坐票,站票一千出头,都是价高者得。

有钱的人已经先行离开,在周边城市有房产的甚至可以以房产抵押从而获得离开的资格,甚至还可以获得一些粮食和资金。

这也是华夏为了自己的吃相不算难看做的表面功夫。土地在西伯利亚遍地都是,华夏坚持华夏的法律,认为土地的归属权属于国家,加上西伯利亚有的是土地,价格也是极低,所以没有人说些什么。

而城市城镇的房屋,那就需要搞搞面子工程,远离伊尔库茨克和铁路沿线的居住地,华夏基本上都是不承认他们的房屋所有权。

而在繁华的伊尔库茨克周边和铁路沿线这些外国记者容易到达的地方,北方战区不断的派遣士兵逼迫平民离开,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了大量的居所。

现在的华夏是一个世界大国,为了不让以后的黑历史搞得像白头鹰的头皮悬赏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时代的中华梦 最新章节第389章 华俄议和三,网址:https://www.52cxzw.net/272/27269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