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老谋深算(3/4)

作品:《家兄朱由校

乍一看,不知道的还以为齐王才是皇帝。

随着年纪的增长,洪承畴大概是能猜到朱由检的想法了。

就藩是肯定会去的,之所以一直没有就藩是因为多种原因。

第一、他若走,那没有辅臣辅左,以朱由校那种喜欢玩平衡的政治手段,到底能不能控制好朝堂,让百官老老实实听话?

这第一点的破解之法,洪承畴已经想到了。

说白了,就是把他洪承畴、孙传庭、吴阿衡、杨文岳四人拉入内阁作为辅臣,最多再加上旧港的沉廷扬,以及小西洋的卢象升。

这六个人里,前四个人和军队牵扯过深,沉廷扬又因为主持市舶司、开海运而遭到江南士绅的嫉恨,最后的卢象升,从官以来基本在辽东和小西洋,并且与藩王关系不错。

虽然六人都与士绅有牵连,但是他们背后的势力却大多都和士绅没有共同利益。

没有共同的利益,自然不会闲着没事去更改朱由检制定的国策。

只要内阁和六部尚书的位置被他们六人担任,那最少他们在任期间,国策是不会有什么变动的,除非朱由校自己废了朱由检留下来的政策。

不过,朱由检的政策,总体来说是对皇权有着天然帮助的。

比如眼下国库和内帑的分割导致了朱由校不管怎么修宫殿,只要不动用国库,那就没有人能说他。

比起朱厚照那种花内帑修了一个二十四万两的豹房,结果被文官戳了百年嵴梁骨的皇帝,他这种生活不知让多少大明皇帝羡慕。

另外,国策只是一方面,六人担任阁臣的好处还有许多。

其中朱由检最为担心的军队,如果有六人坐镇,那基本不会有什么大事。

洪承畴能影响南军和西军,孙传庭能影响北军,吴阿衡和杨文岳能影响东军,而海军又有沉廷扬挟制,海外的藩王和卢象升关系不错。

这么一看,除了上直都督府外,其它的军队都能被这支阁臣队伍所控制。

这是一个维稳的优点,但同时也是缺点。

作为内阁文臣,和军队走得这么近,万一出了一两个心怀不轨的人,那大明朝可就危险了。

不过,这六名阁臣的年纪都比朱由检大了十几岁,只要朱由检还活着,没有人会想不开的造反,除非他觉得他的影响力和军事能力超过朱由检。

不然,朱由检一旦返回大明,叛乱恐怕很快就会被镇压。

趋于这点,朱由检才敢放心的让六人入阁。

因此,辅臣的队伍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数,条件已经满足,朱由检是可以离开的。

之所以他没有离开,是因为第二点。

第二点的问题在于,即便有了辅臣,但大明的官僚体系依旧还处于党争之中。

之所以眼下的党争看上去不激烈,是因为朱由检在上面压着,不然以燕山派的体量,施凤来、顾秉谦等守旧的诸党早就被扫出朝堂了。

顾秉谦他们都如此窘迫,更别提手下治理都需要依靠燕山官员的六名辅臣了。

他们如果上位,肯定是不能控制燕山派官员的,甚至为了更好地治理大明,他们都得屈尊成为燕山派的一员。

想要降低燕山派的影响,就必须加入新兴官员,而新兴的官员,说白了也就是没有燕山符号的大明官学学子。

目前大明的官学学子分为初学和中学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学习时间是十年。

由于官学推广的速度不一致,因此毕业的人数也不一致,例如北直隶的初学学子已经毕业,但山西的还在学习,湖广、江西等地的学子甚至还在上一年级。

这种情况下,他们虽然人数庞大,但学习的知识太过粗浅,和燕山学子是一样的。

唯一让朱由检上心的,是加入中学阶段的府学学子。

大明的府学学子知识面更广,学习和沉淀的时间更多。

就如燕山派看不上守旧派一样,他们步入官场后,也注定会瞧不上燕山派。

不过,目前最快毕业的府学学子也要到天启十八年才会毕业。

眼下是天启十四年,距离天启十八年还有四年时间,也就是对燕山派的反击会在四年后开启。

府学学子就是朱由检拿给洪承畴等六名辅臣维稳的官员体系,一旦掌握好这个体系,守旧派也就能被扫地出门了。

守旧派一旦被扫地出门,那庙堂之上就是燕山派和官学派的争锋了。

这么一来,喜欢玩平衡的朱由校就可以亲政上台了。

在玩平衡这点上,便是洪承畴都觉得朱由校做的不错。

因此,前后总结下来,朱由检之所以会放出他在天启二十三年离开,实际上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答桉。

天启二十三年,届时大明的官学体系已经接近成熟,初学毕业学子人数能达到上千万,而作为中学的府学毕业学子人数恐怕能达到上百万。

用上百万府学学子来挤兑燕山派官员,恐怕燕山派官员也撑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家兄朱由校 最新章节第五百二十三章 老谋深算,网址:https://www.52cxzw.net/322/322119/524.html